加快构建房屋体检和维修体系 助力“焕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内需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房屋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据住建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城乡房屋建筑总面积已达1280亿平方米,其中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为662亿平方米,农村为618亿平方米。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统计,我国20年以上楼龄的老旧房屋占比已达35%,30年以上楼龄的房屋占比为20.6%,特别是在重点20个城市中,老旧小区的数量占比接近40%,其中上海、成都、北京的老旧小区数量位居前列。
随着老旧房屋占比的逐年增加,房屋安全隐患不断累积,倒塌、火灾、爆炸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隔音、串味、渗漏水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品质。中国香港等地区房屋年检和维修制度已相对成熟,如香港制订并实施30年以上楼龄建筑强制验楼制度,每年选择600幢楼宇进行体检即及维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8月,住建部宣布我国将引入房屋养老金制度,并将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22个城市开展“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房屋安全管理迈入新阶段。
房屋“养老”利国利民 有望显著拉动内需
通过大规模的房屋体检和维修,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安全隐患,提升房屋安全与居住品质,还能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一举措也有望扩大内需,消化保温、防水、门窗、涂料、装饰装修等优质建材产能,并为近亿家居产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我国建筑业市场已经从新建增量为主,逐渐开始向既有建筑改造提质转向。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房屋修缮需求,据有关智库测算,2025年我国既有房屋维修改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万亿元。
随着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试点推进,我国房屋安全管理体系将逐步完善,未来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熟的房屋体检和维修制度,确保居民居住安全,助力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居民房屋维修意识不足 配套制度体系未有效建立
尽管我国建筑业市场已从新建增量为主逐渐转向既有建筑改造提质,但房屋体检和维修制度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社会和居民的房屋体检和维修意识不足,忽视长期隐患,房屋维修仅停留在表面,问题易反复。其次,我国尚未出台强制性的房屋定期体检和维修法律规章,地方政府发布的既有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办法也缺乏强制性要求,市场主体的责、权、利缺乏清晰的法律界定。最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1万亿元,但累计使用资金仅占累计归集资金的10%左右,大量资金沉淀未有效利用。
加快构建老旧房屋养老与维修体系
1、关注公众意识和接受度,尽快提升居民对房屋安全管理、定期体检和维修重要性的认知。
2、加强行政法规保障和完善技术规范,研究出台相关行政法规或条例,明确对一定楼龄老旧房屋进行定期强制体检和维修的制度安排,同时进一步完善既有房屋体检和维修的技术标准,确保房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简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流程,进一步降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门槛,建立可持续和市场化的建筑维修市场。
来源:中外涂料网、网络转载
编辑:鞠丽
审核:杨静、刘亚丹
题材自律 守信有责
【投稿】
chsima@163.com
jl36797420(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