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新建居住建筑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比例超过50%。
(一)优化开发保护格局,彰显空间之美
1.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制定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管理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精准落地。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编制上海湿地生态空间专项规划。
2.构建各美其美新格局。编制实施各区和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美丽建设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宝山、金山“南北转型”。实施第六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彰显发展之美
3.建立碳排放双控管理体系。出台碳排放双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发布钢铁、石化化工、汽车等领域产品碳足迹数据库。编制市、区两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推进落实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
4.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现役煤电“三改联动”改造。全面实施“光伏+”工程,市内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启动实施百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打造一批零碳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加大市外清洁电力的引入力度。
5.持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200项。建设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和“零碳”示范单位,形成10条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供应链,推进2000万平方米“智造空间”建设。培育一批绿色低碳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和特色企业。推进集成电路、医药、化工行业规上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全覆盖。
6.加快建设绿色交通体系。打造临港多式联运中心。布局绿色甲醇等绿色替代燃料加注配套设施,远洋船舶绿色甲醇消费量达到10万吨左右。推进港口机场内设备和车辆新能源替代。重型氢燃料电池货车推广量达1000辆以上。到2025年,公交车全部实现电动化、巡游出租车基本实现电动化。到2026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全覆盖。
7.推动城乡建设低碳转型。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新建居住建筑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比例超过50%。全面推行建筑“光伏+”应用。
8.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开展“百”“千”家工业和交通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削减计划。落实45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推进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中低品位余热梯级利用。各郊区形成“一区一点”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修订《上海市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持续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
(三)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彰显环境之美
9.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燃油锅炉、窑炉清洁化改造,新建、扩建锅炉炉窑原则上使用电或其他清洁能源。完成200家以上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源头减量。完善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分步实施国四柴油货车全市限行,落实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划定方案。推进高能耗、高排放船舶淘汰更新。建立工地扬尘问题线索和处罚信息共享协同机制。编制餐饮选址负面清单,制定餐饮油烟在线监控技术规范,重点区域周边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控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噪声污染防治七大专项行动,推进50个以上宁静小区建设。
10.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健全雨水污水处理厂站网一体化建设运维体系,出台进一步加强污水系统治理实施方案。完成泰和污水处理厂及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工程。完成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专业化工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推进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实现排水用户达标占比超过90%,排水分区达标占比超过80%。推进50座初雨调蓄设施建设。制定污水应急排放、雨季溢流管控等相关要求或技术指南。全面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及整治。实施480公里河道整治,推进6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实施苏州河等35个重要水体水生态监测。建设一批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26.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发布居民低碳用电、绿色出行等7个方法学并开发相应减排场景,建成上海碳普惠运营管理平台。推进环境教育基地和国际生态学校建设。建立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
(八)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彰显科技之美
27.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出台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上海市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专项,支持减污降碳协同、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建设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等验证平台。新增一批绿色低碳为主导的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长江口生态研究院。建成市级生态环境人才库。
28.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数字赋能。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移动源二期、餐饮油烟智慧监管等信息系统,完善固定污染源在线综合管理等系统平台。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
(九)推进共治共建共享,彰显和合之美
29.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推进杭州湾石化化工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修订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联动方案。落实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太浦河周边47条中小河道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推动“无废城市”区域共建,建立建筑垃圾联防联治机制,开展危险废物跨省(市)利用豁免管理试点。建立长三角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推动建立太浦河省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30.深化生态环境对口合作。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深入开展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加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推进绿色低碳、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
31.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推进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十)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彰显善治之美
32.完善法规标准。修订社会生活噪声、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等管理办法。围绕污染物排放、风险管控、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制修订一批环境标准或技术规范。
33.强化政策供给。落实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有序拓展上海碳市场纳管企业范围,优化配额管理机制。构建本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体系。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健全完善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绿色项目库。建成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合作平台。开发上海碳价格指数等金融产品。
日前,上海市政府印发了《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锚定2035年美丽上海总体建成战略目标,以“十美”共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上海实践。
答:在编制思路上,一是全面落实《实施意见》要求,结合阶段性工作安排,软硬结合逐项逐条进行分解细化落实,确保《实施意见》目标指标全落地、重点任务全覆盖;二是突出问题导向,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等,安排一批软硬结合、突出常态长效的整改任务;三是注重建管并举,在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和监管能力提升,健全美丽上海建设的体制机制。
答:结合《实施意见》2027年阶段性目标,提出到2026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其中:全市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30%以下,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PM2.5力争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重要水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5%左右,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80%左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一是突出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行动计划将全市空间格局的优化作为发展的基础,提出以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管理相关政策为引领,细化管理要求。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更新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此外结合本市空间发展特点,提出推进临港新片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美丽建设模式创新等工作。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聚焦建立碳排放双控管理体系,提出出台碳排放双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转型,例如推进现役煤电改造,实施“光伏+”工程,启动一批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推进1200项结构调整和推进完成200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措施。在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围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同时重点关注当前公众关注的“身边小事”,在油烟气管理、噪声污染防治和建筑垃圾全流程管控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项目清单,例如编制全市餐饮选址禁设场所具体范围,推进50个以上宁静小区建设,出台全面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实施意见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将美丽细胞建设提上日程,一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建设工作也纳入行动计划。
二是突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重点围绕安全、生态、人居品质等领域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并且提出全民参与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在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方面,将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安全、健康、清洁的需求作为重点,通过加强饮用水源、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生物环境安全等领域的风险防控作为具体的细化任务。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围绕城市自然生态屏障构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设黄浦江上游、大治河等一批生态走廊,并且在三年内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完成8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规范化建设。在建设宜居家园方面,围绕提升城区人居环境品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人美丽乡村三个板块提出具体项目清单,重点包括“一江一河”贯通和滨水空间建设,打造300个高品质“美丽街区”,400公顷楔形绿地和18处“环上”公园等。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积极建立全民参与的美丽上海建设体系,通过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等一批示范、展示和宣传项目来系统培育和弘扬具有上海特色的生态文化。
三是突出制度保障和政策创新。紧密结合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要求,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大生态文明改革力度。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来推进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点科技专项,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核心,深入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充分发挥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优势,加大力度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标准和市场机制。
此外,为确保计划任务顺利实施,提出了包括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执法、强化投入保障和实施跟踪评估等4项保障措施。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编辑:鞠丽
审核:杨静、刘亚丹
资讯平台 共享交流 题材自律 守信有责
扫 码 关 注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 【投稿】
chsima@163.com
jl36797420(微信号)
审核:杨静、刘亚丹
题材自律 守信有责
【投稿】
chsima@163.com
jl36797420(微信号)